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14629e_93c00dc9cb384b3984e6f4c486c625fe~mv2.webp/v1/fill/w_980,h_980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14629e_93c00dc9cb384b3984e6f4c486c625fe~mv2.webp)
近期,中國和泰國聯手加強對緬甸木姐地區詐騙集團的打擊行動,引發了外界對這些犯罪網絡的高度關注。雖然報導中提及36個主要詐騙集團,但實際數量遠不止如此。這些犯罪集團多由中國籍人士主導,形成龐大的跨國網絡,剝削數以千計被拐賣的受害者,並在全球範圍內欺詐數百萬人。然而,公眾與政策制定者常將詐騙視為輕微的財務犯罪,忽視了其對人類生命的深重摧殘。這種誤解是極具危險性的,因為詐騙集團的運作方式與恐怖組織極為相似——透過恐懼、威脅、剝削與跨國合作來擾亂社會與經濟秩序。
我們必須重新審視詐騙集團的性質,將其視為有組織恐怖活動的一種,並採取果斷行動加以摧毀。
超越財務犯罪:對人類生命的剝削與虐待
許多人誤以為詐騙僅涉及財務損失,但實際情況更為殘酷。詐騙中心往往與人口販賣和強迫勞動息息相關。受害者通常被高薪工作機會誘騙至國外,抵達後卻陷入詐騙運營的圈套中。他們的護照被沒收,並在嚴密監控與威脅下被迫工作,稍有不從便遭受虐待。
在木姐等地,詐騙集團控制著數千名來自馬來西亞、越南、泰國、菲律賓等國的被拐賣者。去年,臭名昭著的老街犯罪網絡與競爭4家族間爆發內戰,導致部分被拐賣者短暫獲釋。然而,這些人並未真正獲得自由,反而被腐敗警察再次販賣到其他集團,繼續受虐的惡性循環。
詐騙集團的行徑與恐怖組織並無兩樣。他們利用暴力和恐懼控制受害者,被困於詐騙中心的工作者每天都活在暴力威脅的陰影之下,若未達到工作配額便會遭受嚴厲懲罰。
心理恐怖:操控與摧毀人生的陰謀
詐騙集團的目標不僅是金錢,更是通過心理操控摧毀受害者的人生。他們精心設計各種騙局,例如通過假冒的戀愛關係,誘騙受害者匯出巨額金錢,最後使其陷入心碎與財務崩潰之中。許多老年人因投資詐騙而失去畢生積蓄,陷入絕望境地。
這些受害者往往因心理創傷而患上抑鬱症、焦慮症,甚至導致自殺。詐騙集團利用受害者的脆弱點,製造恐懼與騷擾,諸如偽造逮捕令或以「執法機構」名義勒索贖金。這種心理戰與恐怖組織的恐嚇策略如出一轍。
在詐騙中心內,受害者的生活充滿恐懼與暴力。倖存者與人權組織報告指出,集團採取多種殘酷手段來維持控制,包括:
暴力與酷刑:不達標的工作者會遭受毒打,甚至可能致死。
飢餓與剝奪:作為懲罰,受害者可能被剝奪食物與水,導致嚴重營養不良或死亡。
自殺:在絕望的環境中,有些人選擇以自殺結束生命。
死亡掩蓋:許多受害者死亡後未被調查,當地腐敗官員甚至掩蓋事實,令家屬無法得到真相與公道
跨國犯罪網絡與腐敗的助長
詐騙集團的運作範圍遍及全球。他們從多個國家招募被拐賣者,透過數位平台欺詐各地受害者,並將非法所得洗錢至多國銀行系統。這些犯罪收益還支援其他非法活動,例如軍火走私、毒品交易及政治腐敗。
腐敗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。許多官員、邊境人員及執法人員因收受賄賂而與犯罪集團勾結,導致打擊行動困難重重。即使受害者成功逃脫或獲救,他們也可能被腐敗官員再次販賣,陷入無盡的剝削循環。
制定全球對策:終止詐騙恐怖網絡
各國政府與國際社會必須認識到詐騙集團的嚴重威脅,將其視為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的重大挑戰,並採取以下關鍵措施:
反腐改革:強化執法與政府機構的透明度與問責制,保護吹哨人權益。
法律統一:將詐騙、人口販賣、財務犯罪視同恐怖主義,並加重刑罰。
國際合作:建立情報共享、引渡協議及聯合行動,摧毀跨國犯罪網絡。
經濟發展:投資創造就業機會,減少貧困以降低人口販賣與詐騙的風險。
公共教育:提高公眾對詐騙手段的認識,並強調詐騙並非無害犯罪,而是有組織恐怖活動。
結論